您的位置 首页 旅游

世界旅游联盟公布50个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 为众多村庄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

  12月2日,近日,世界旅游联盟发布了50个2023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我市蓑衣樊村成功入选。案例内容详细介绍了蓑衣樊村依托黄河…

  12月2日,近日,世界旅游联盟发布了50个2023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我市蓑衣樊村成功入选。案例内容详细介绍了蓑衣樊村依托黄河文旅 谱写乡村蝶变的乡村振兴典型经验做法。世界旅游联盟成立于2017年9月,现有236个会员,来自41个国家和地区,是由中国发起成立的综合性、非政府、非营利国际旅游组织。今年,世界旅游联盟根据可量化的效果、创新性、复制性、积极的社会影响、可持续性和材料的完整性等标准,经过专家的严格评选,在全国大量的申报案例中,最终确定了50个“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高青县蓑衣樊村:锚定黄河文旅 谱写乡村蝶变

  高青县蓑衣樊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锚定“黄河文旅”定位,实现了农业、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的融合发展,村集体收入由10年前几近为零、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0.2万元,到现在的村集体收入超过百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万元的巨大转变。蓑衣樊村的变化是我国农村发展的一个缩影。蓑衣樊村依托并不突出的资源禀赋,克服重重困难实现巨变的发展方式,也为众多村庄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挑战与做法

  蓑衣樊村地处黄土尘沙区,因其土地盐碱严重、土地产值较低、基础设施落后等特点,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面临诸多问题。

  在村支部的带领下,村集体组建了“旅游专业合作社”和“文化旅游公司”。创新经营模式,动员群众以各种方式入股,按股分成。公司雇佣村民成为员工,鼓励村民开办农家乐、民宿,公司牵头做好人员培训、监督管理、服务保障等工作,全方位提升游客体验。培育特色产业,蓑衣樊村成立公司发展稻田养蟹和藕池养虾的立体种养产业,与周边天鹅湖国际温泉慢城、黄河安澜湾等景区错位发展,推出独具“湿地渔家”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把村内无公害大米种植基地和稻田蟹养殖基地开发成中小学生体验水稻插播和收获的实训课堂。突出景观特色,蓑衣樊村结合自身水资源优势,清理河道10余公里,坚决清除村内污染源,切实维护好生态环境。突出“黄河文旅”特色,围绕景点分布,科学建设旅游交通线路,与天鹅湖湿地慢城桥路相连、水路相通,形成了“春有小荷尖尖草长莺飞、夏有接天莲叶芙蓉出水、秋有稻谷飘香莲藕似玉、冬有蒹葭苍苍残荷孑立”的北方独特美景。

发展成效

  蓑衣樊村的改革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彻底让昔日脏乱差的小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经济、环境等各个方面都收获了巨大效益。村里建成村民文化广场、儿童之家、村民阅览室、老年人活动室等设施。截至2022年底, 蓑衣樊村超90%的村民直接或间接从事乡村旅游行业,人均收入3.5万元以上。蓑衣樊村先后获得了“国家级美丽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8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经验与启示

  1.创新机制。蓑衣樊村以企业为“领头雁”,以“公司+农户”为主要形式,带动更多的农民变为股民。由“一盘散沙”到“统一运作”,逐步实现农村产业的产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劲动能。2.丰富业态。蓑衣樊村非常重视旅游业态的迭代,目前涵盖休闲观光、科普研学、美食体验、旅游节会、农事体验、亲子采摘、民宿体验、儿童娱乐等八个文旅大类,旅游承载力显著提升。

  3.文化铸魂。蓑衣樊村依托黄河风情,厚植文化底蕴,注重农耕文明、田园风光、乡村生活等乡土元素的保护,在旅游项目、民宿风格、旅游产品中融入了“黄河水乡”元素;促进苇蒲草编、粗布纺织、灯笼轧制、糠画制作等传统手工业发展;扶持白莲藕种植、淡水鱼养殖等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地方传统特色文化得到了很好的挖掘和传承。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中国科技观察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ews.imgmg.com/post/144149.html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