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旅游

云南再次掀起一场“低价游”整治风暴 除了整治低价购物团 还应该做些什么?

  40度高温下,“一半中国人来云南避暑”成了现实。据统计,今年云南45家A级景区接待游客已经达1051.6万人次,光是接待团队就已经有61952个。丽江古城最…

  40度高温下,“一半中国人来云南避暑”成了现实。据统计,今年云南45家A级景区接待游客已经达1051.6万人次,光是接待团队就已经有61952个。丽江古城最热闹的一天,有接近25万人。   但伴随着好山好水出现的,却是不断被曝出的“导游骂客”事件。这些事件往往出现在低价购物团之中,矛盾点都是“游客不买东西”,它就像是久治不好的毒瘤,为云南旅游的口碑蒙上一层阴影。   近日,云南再次掀起一场“低价游”整治风暴。我们想要知道,低价购物团,为什么在云南最为盛行,又为何久治不绝?在各地争先发展文旅业的时刻,云南为了抢客,除了整治低价购物团,还应该做些什么?欢迎来到本期搜狐旅游「行业观察」。 “不买就丢到无人区自生自灭”   看着满桌子的翡翠、银饰、茶叶和鲜花饼,孔鑫突然想问自己,这趟云南行,究竟是花了2千元,还是2万元。   7月末,她跟朋友两个人报团去云南旅行,跟团费加上车费每人2200元。合同里写着,“有一些购物点和自费项目”,但孔鑫到了才发现,购物才是主要的项目,几乎贯穿了整个日程。   5天时间里,他们去了5个购物点,先是去了茶文化体验馆,20分钟喝茶,20分钟卖茶,孔鑫也买了一个茶饼,导游却嫌她们整个团买得不够贵,“害他业绩被扣了25分”。   等到第二天,孔鑫上午被带到了翡翠店,下午又去了银店,光是翡翠手镯和笑佛就花了七八千元。再后来,孔鑫已经数不清自己买了多少东西,“一直在消费”,就连网上就可以买得到的牦牛干、榴莲饼,她也买了很多包。   回家之后,孔鑫才醒悟,自己是被低价购物团“套路”了。某种程度上,她也算“逃过一劫”,因为如果不买,她就会面临“辱骂”和“威胁”。   导游与游客发生冲突这些视频,在网络上并不罕见,光是7月份就有好几起:11日,一家游客在西双版纳跟团时,因为未在翡翠店消费,被导游强制不许上车;12日,一名云南导游在大巴车上,因游客未购买鲜花饼,对他说:“你是客人吗?你是人还是……是不是人?”27日,一名游客发视频爆料,云南导游要求“每个人都必须买东西”,不然的话,“丢到无人区自生自灭”。   每一个“导游指责游客不消费”的视频中,游客是否购物的选择,都要与“脸面”挂钩,一旦不消费或消费不够,就要被指责为“不要脸”“冷漠自私”“良心让狗吃了”,有的甚至还会被自称是“混社会”的导游威胁,“找朋友搞你”。   低价购物团,已经成为了云南的顽疾。   隔靴搔痒,整治也是白治   不难发现,云南针对低价购物团的整治又开始了。之所以说“又”,是因为这样的整治,在云南已经持续了多年。   早在2017年,云南就曾禁止“不合理低价游”,2018年,还出台了所谓“史上最严”治理措施,对不合理低价团进行查处。   但时至今日,结果显而易见,云南低价购物团反而愈演愈烈,甚至因为“吃相难看”,爆发出了更多、更密集的冲突事件。   喊的口号多了,慢慢就没人听了。以至于,时至今日,当多位云南旅游业资深人士透露,最近几天,云南全省都在布置开会,进行旅游秩序的整顿工作。甚至云南省长王予波官方喊话,要整治不合理低价、强迫购物等市场乱象时,我们不再是拍手叫好,而是在心里大大地画一个问号。   旅行社承认忌讳记者律师参团因为云南的整治措施,一直是在隔靴搔痒。就拿最近的来说,今年2月,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制定“16条措施”,声称对全省投诉量排名靠前旅行社列入重点监管名单,每月公布旅游市场“红黑榜”;最近,又发出呼吁,请游客不要在抖音等直播间购买低价购物团。   看似一直有所行动,但其实并未触及核心,游客、旅行社,都不是低价购物团存在的根本原因,自然整治了也是白治。   不伤筋动骨,就别想挖出毒瘤   看到这里,我们会有疑问,云南低价购物团的核心究竟是什么?   这就要先来分析一下,它所产生的原因。一方面云南有着低价购物团滋生的土壤。云南旅游景点众多且分散,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等,各个都是热门旅游地,而且距离都不近,大理到丽江188公里、丽江到泸沽湖211公里……也就是说,云南不仅游客基数很大,大家选择跟团游的概率还高。   同时,云南有许多可供发展的购物商品。这里少数民族很多,游客除了购买少数民族的民族服装、刺绣等手工艺品外,还可以选择翡翠、银饰、茶叶和药材等特产。在眼花缭乱之间,游客很容易因为不懂,而被“宰客”,或是为了溢价买单。   另一方面,其实是源于云南旅游行业根深蒂固的畸形产业链。多位西南旅行行业资深人士向搜狐旅游分析,低价购物团实际上是个一环套一环的利益链条:组团旅行社在游客居住地,靠低价吸引游客;地接旅行社为了竞争,自行垫付成本,接大量低价团,再与当地购物店合作,引导游客消费,进行“赌团”;导游则完成具体的引导和拿回扣的工作。   也就是说,被集中火力,吊销证件的导游们,只是链条里最后的一环,他们全都没有底薪,只能靠人头数和游客消费后的回扣拿钱,更多是在背锅。至于那些旅行社,罚款是为了保平安,对他们来说,仍旧是不痛不痒,甚至算不上剥皮抽骨的惩罚。   这个链条中,“受益最大的一方才是问题本源”,据业内人士表示,“这利益链背后最大的金主,正是一个个购物店。”   为什么云南政府对于购物店始终没有全面、彻底的整治措施推出呢?这就与云南旅游行业的地位有关。   从1995年开始,旅游就是云南的支柱性产业,在2020年,云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更是提出要将旅游文化业纳入万亿级支柱产业进行打造,在2025年,实现总收入2万亿元。   万亿级的收入,离不开一个个购物店所缴纳的税收,也就是说,购物支撑着云南旅游,帮云南赚钱,让它过着好日子。为了稳住自己的根基,这么多年来,云南一直都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用“存在即合理”蒙住了许多人的眼睛,一旦有问题了,才治一治。这些措施根本算不上是伤筋动骨的改变,其实,也就只是“破点皮”而已。   云南,该被打醒了   总是以为时间还很多的云南,该被打醒了。   3年疫情之后,游客们越来越多地意识到,旅游不仅是“看风景”“买东西”,更是“构建对生活的美好想象,他们更在意旅游的品质了。   想做到这一点,口碑很重要。其中,不得不提的成功范例之一是淄博。今年,淄博烧烤先是被大学生带火,后又引发全国的品美食浪潮,他们为何成功,诀窍就是淄博市领导的一句话——“谁砸了我们的锅,就砸谁的碗。”   淄博的爆火,离不开整个城市的努力,他们开通烧烤专列、烧烤公交专线,免费开放207家单位的厕所和停车场,又对酒店涨价、烧烤店定价,以及食品安全进行全面控制。在从上到下,从官方政府到各行各业的多方努力下,才有了全民去淄博吃烧烤的盛况。   比起淄博的热情、朴实与低姿态,云南还差得很多。   就在前几天,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官方公众号发表了一篇关于推荐“怒江露营”的文章,里面介绍了几个推荐露营地。乍一看,也许会觉得这是云南在贴近时下热门旅游方式,搞旅游产品创新,但实际上,一位旅游业者向搜狐旅游表示,“怒江是整个云南省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住在宾馆里,都有可能有遭遇泥石流和山间落石的风险”。   官方却推荐怒江作为露营地,足可见官方工作人员对旅游资源的陌生,以及主管部门的不专业、不用心。   云南文旅官方平台推荐“去怒江露营”天赋异禀的云南,如果一直固守“以购养游”的模式,遇到问题只将一线的导游推出来“背锅”,用一刀切地方式解决,那么,云南不仅会将游客越推越远,还会让类似的问题愈演愈烈。   当然,也有一些人认为云南文旅已经意识到了自身的问题。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在线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杨彦锋向搜狐旅游表示,“如今,云南旅游供大于求,为了保住金字招牌,政府是一定会做出改变的。低价购物团作为落后的商业模式,注定要被市场和消费者淘汰,这对云南旅游的长期发展来说,也是一个好事。”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中国科技观察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ews.imgmg.com/post/142839.html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