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息差下滑仍将延续,建行高层详解对冲手段

  受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调、让利实体经济等影响,建行净息差同比下降11BP,但生息资产平均余额同比增长11.91%,有效对冲了价格影响,净利息收入实现6.22%的增长

  “严峻复杂。”3月30日,在建设银行(股票代码:601939.SH,00939.HK;下称“建行”)2022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行长张金良如是形容过去一年的经营形势。 

  2022年,国际局势发生深刻变化,地缘冲突加剧,主要经济体通胀高企,流动性快速收紧,经济下行风险加大;中国经济受到诸多超预期因素冲击,需求收缩、 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持续演化。

  在此背景下,建行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成绩单。根据年报,该行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8224.73亿元,较上年下降0.22%,净利润3231.66亿元,较上年增长6.33%;截至2022年末,资产总额达到34.60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4.37%;不良贷款率1.38%,较上年下降0.04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41.53%,较上年增加1.57个百分点。

  张金良坦言,“成绩来之不易”。他表示,特别是面对宏观经济“三重压力”,建行加大信贷投放和债券投资力度,助力稳定经济运行大盘。尽管受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调、让利实体经济等影响,净息差同比下降11BPs(记者注:1BP=0.01%),但生息资产平均余额同比增长11.91%,有效对冲了价格影响,净利息收入实现6.22%的增长。

  业绩会上,在详释息差收窄原因及应对措施外,建行管理层亦对市场关切的提前还贷、欧美银行危机等相关问题逐一进行回应。

  针对2022年以来购房者扎堆提前还房贷问题,建行首席风险官程远国告诉《财经》记者,2022年面对提前还款笔数增加的情况,建行多措并举,统筹做好客户服务和业务拓展,促进了按揭贷款的稳步发展。

  “2022年按揭贷款量较大,全年投放超9200亿元,市场份额有所提升,在可比同业中占比28.83%。按揭利息收入增长了6.2%,资产质量继续保持优良,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是0.37%,保持了同业比较好的水平。”程远国说。

  息差收窄释因,三举措应对

  张金良在业绩会上表示,面对宏观经济“三重压力”,建行主动履行大行担当,加大了信贷投放和债券投资力度。

  年报显示,2022年建行集团资产总额34.60万亿元,增幅14.37%。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净额20.50万亿元,增幅12.79%;债券投资8.31万亿元,增幅12.70%。

  资产规模稳步上升,但在银行业整体净息差收窄的情况下,建行2022年息差亦承压:净利差为1.82%,同比下降12个基点;净利息收益率为2.02%,同比下降11个基点。

  建行在2022年年报中指出,以上主要是受贷款重定价基准转换、持续向实体经济让利等因素影响,贷款收益率下降;债券投资收益率因市场利率下行低于上年;存款成本受市场竞争持续加剧影响保持刚性。

  业绩会上,建行首席财务官生柳荣对此作出进一步解释:从资产端的情况来看,收益率下降6个基点。一方面是建行作为大行让利实体经济,响应国家号召支持实体经济,贷款利率在LPR下行的引导下有所下调,贷款收益率下降5个基点;另一方面是市场利率大部分时间下行,10月后有一个阶段性上行,总体债券投资收益率下降1个基点。

  在负债端,付息率上升6个基点。主要由于2022年建行面临经济的“三重压力”,企业、居民的存款选择呈现定期化和长期化趋势,存款付息率上行5个基点;此外,同业利率上升1个基点。

  “不过,建行在相对复杂的情况下通过主动管理,通过大类资产负债结构的调整,提高生息资产的占比,加强定价管理,并尝试通过衍生工具进行利率风险管理,找回了1个基点,最终下滑11个基点。”生柳荣表示,这一“考试科目”在2022年的成绩单中不是非常理想,但在可比同业中保持了领先。

  对于2023年银行业的净息差表现,多家银行预判依然会面临下行的压力。

  生柳荣认为,LPR下调的影响,2022年只体现了一部分,大量的重新定价体现在2023年,所以还是有一定的下行压力。从期限分布来看,一季度影响稍大,因为个人贷款的重新定价在一季度的比例相对较高;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净息差的下滑会趋缓。

  对此,建行将从三方面减缓净息差下滑的影响:一是资产端继续进行资产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升收益率相对较高的资产占比,压缩收入比较低的资产;二是加强付息率方面的管理,通过建平台、建生态、数字化转型的打法提高对公和对私客户结算资金、低成本资金占比;三是进行主动利率风险管理,通过利率风险衍生工具对冲一部分利率风险,同时通过加大定价的管理,在收益率和付息率方面有所管控。

息差下滑仍将延续,建行高层详解对冲手段

  “总的来说,希望通过这几方面的措施使NIM(净息差)的下滑缓和一些。大的趋势可能还会有一定的下滑,但我们的下滑能够稍微缓和一些。”生柳荣说。

  探索住房金融新业务增长点

  2022年以来,一系列支持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政策陆续出台,住房金融一直是建行的传统优势,其将如何推动房地产领域稳定发展?

  程远国告诉《财经》记者,建行始终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目标,在防范化解市场重大风险的前提下,加大对优质房企的支持力度,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具体而言,建行主要采取了如下几方面措施:一是做好优质房企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二是不断提升效率,简化业务流程;三是持续优化房地产融资业务规定;四是做好保交楼配套金融服务。

  2022年以来,购房者提前还贷潮起,对银行的房贷业务构成一定压力。对此,程远国表示,2022年面对提前还款笔数增加的情况,建行多措并举,统筹做好客户服务和业务拓展,促进了按揭贷款的稳步发展。

  首先,建行积极顺应客户关切,制定专门的服务方案和流程。同时提示客户防范贷款中介机构组织转贷可能带来的法律、财务、信用等风险。

  其次,建行主动作为,促进按揭规模合理增长。同时,持续推进业务创新,推出了二手房“带押过户”贷款服务,推动公积金组合贷款“一本合同”。此外,建行持续提升住房按揭贷款数字化基础。

  “2022年按揭贷款量较大,全年投放超9200亿元,市场份额有所提升,在可比同业中占比28.83%。按揭利息收入增长了6.2%,资产质量继续保持优良,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是0.37%,保持了同业比较好的水平。”程远国说。

  从整体规模来看,建行住房按揭贷款居国内商业银行前列。年报显示,2022年建行境内个人贷款和垫款8.24万亿元,较上年增加3448.40亿元,增幅4.37%。其中,个人住房贷款6.48万亿元,较上年增加930.26亿元,增幅1.46%。

  近年来,建行稳步推进住房租赁战略,在保持住房按揭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布局住房租赁业务,助力“租购并举”住房制度,力图打造住房金融新的业务增长点。

  具体而言,程远国介绍称,一是加大对多元主体的信贷支持力度;二是设立建信住房租赁基金;三是参与首批保障性租赁住房公募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发行;四是搭建住房租赁生态圈。

  2022年9月,在监管部门支持下,建行发起设立全国第一支住房租赁基金,这是建行住房租赁战略实施五年来的重大成果。自此,建行形成集股权投资、融资支持、管理运营、REITs上市为一体的“投、融、管、退”服务闭环。

  年报显示,截至2022年末,建行公司类住房租赁贷款余额2421.92亿元,较上年增加1087.31亿元,增幅81.47%,支持住房租赁企业超过1000家、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超过600个。

  “下一步,建行将不断深化住房租赁领域的金融服务支持,推动住房金融服务向覆盖租购两端、服务存量升级、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并重的新模式转型,进一步打造住房领域核心竞争力,提升价值创造力。”程远国说。

  欧美银行危机影响有限

  近期,发端于硅谷银行的欧美银行危机持续发酵。市场关注,国内银行业会否受到影响?

  “目前对硅谷银行、瑞士信贷,建行全集团均没有风险敞口,集团受到的直接影响是非常小的,即使从间接或者衍生的角度来看影响也是非常有限的。”建行副行长纪志宏在业绩会上强调。

  结合中国宏观政策、建行自身发展等方面情况,纪志宏进一步指出,首先,从市场环境来看,中国货币政策自主性强,中外货币政策相关性较弱,欧美外溢的影响可控。从金融体系整体来讲,流动性合理充裕,金融市场稳健运行;金融风险持续收敛,受欧美外溢的影响是可控的。

  其次,建行坚持稳健审慎的管理策略,全面风险管理的机制不断健全完善,不断夯实母子公司风险联防联控机制。海外业务方面,建行一直特别注重坚持合规优先、稳健发展,持续强化对欧美货币政策和国际金融市场动向的分析和应对,并且通过利率掉期等工具开展外部投资组合的久期管理,进行充分的压力测试。

  “美联储快速加息的这段时间里,我们的相关业务一直保持平稳运行。总体来讲,全集团外币占比较低,久期控制得比较短,对国际市场利率的回旋余地非常充足。”纪志宏说。

  此外,建行加强资产负债期限的错配管理,严格守住流动性安全的底线。总体而言,建行资产扩张都是建立在资金来源稳健的基础上,坚持总量结构适配的原则,持续不断优化调整资产结构。从负债端来讲,渠道广泛,客户结构多元和多样化,稳定性强。

  “对于外币,我们一直注重加强资产负债的错配管理,管理上更为严格。总体来说,海外机构的资产重定价和负债重定价是匹配的。集团流动性保持在合理、适度、稳健的基础上,各项流动性监管指标都在监管要求的水平之上。”纪志宏提醒,在当前利率抬升、通胀高企的环境下,国内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因素还在发酵,特别是美元高位加息对金融稳定的影响还在延续。

  对此,他表示,下一步建行将持续关注宏观经济、金融市场、监管政策的变化,做好监测研判,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更好地统筹好发展与安全,确保自身发展行稳致远。

  (作者为《财经》记者)

  题图来源 | pexels

  版面编辑 | 李郝钰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中国科技观察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ews.imgmg.com/post/138186.html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